圖為:巴基鯨的復原圖
巴基鯨是已經滅絕的 古鯨,是現代鯨的前身。
古鯨又稱 古代鯨,是鯨形類中的 古鯨小目(或稱原鯨小目),包括現代鯨魚的祖先。傳統上用以概括史前鯨豚類,但不包括其存活至現代的后代,因此,這是一個并系群分類,不是自然的演化支。
古鯨擁有后肢,不像今日的鯨類。最早的古鯨可能完全在陸地上活動。其滅絕原因至今眾說紛紜,其中一種解釋是由于氣候變化,海洋變得過分寒冷,造成古鯨類滅絕。
本文列舉幾種古鯨,
朋友們可對古鯨有初步了解。
巴基鯨
Pakicetus
巴基鯨屬,又名巴基斯坦鯨,已經絕種的古鯨,是現代鯨的前身,生存于始新世(5200-4800萬年前)的巴基斯坦,故此得名。發現化石的地層是特提斯洋的沿岸部分。
首先發現的巴基鯨化石是一個長頭顱骨,最初被認為是屬于中爪獸目,但因其內耳的特征而確定是早期的鯨。故此它是已滅絕的陸上哺乳動物及現代鯨的過渡物種。
巴基鯨的完整骨骼于2001年發現,顯示了它們主要生活在陸地上。巴基鯨約有狼的大小,外觀很像中爪獸目的動物。
魚中獸
Ichthyolestes
魚中獸,又名盜魚鯨或竊魚鯨,屬于巴基鯨科下的一屬,是已經滅絕的古代陸生哺乳動物,是現代鯨的前身,生存于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早期,它們的化石在巴基斯坦被發現。
走鯨
Ambulocetus
走鯨,又名陸行鯨、游走鯨,是陸行鯨科走鯨屬,是一種早期的鯨,可以同時行走及游水,走鯨是過渡化石,顯示了鯨如何從陸上的哺乳動物演化出來。走鯨化石是在巴基斯坦發現(4700-4800萬年前)。在走鯨的時代,巴基斯坦是近古地中海的海岸區域。
走鯨的外表像鱷魚,約有3米長。可能和現存鯨豚一樣為完全水生的動物,透過上下擺動身體游泳前進。針對走鯨牙齒的化學成分分析顯示其可以出入淡水及海洋區域。走鯨缺乏外耳,擁有長口鼻部,雙眼長在頭顱兩側,和河馬一樣眼眶位置偏高。
內容未完結,請點擊“第2頁”繼續瀏覽。